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在北宋当名医 第87节 (第6/7页)
被他赶出庄子,但凡说的是“心痹者,脉不通”,都不至于让他气到失态。 说起来方楚良也是翻阅过不少古医书的。 作为博览群书的教谕,他手里头就有不少寻常百姓接触不到的医书。甚至与,因为读得太多,他越明白胸痹之症为何少有大夫能医治,实在是难以治愈,就更加的害怕失去慈哥儿。 这种煎熬太少人能理解了,他夜夜入梦,常因为梦到慈哥儿离他远去的画面而惊醒。 方楚良问道:“许大夫想看以往的药方也可以,不过这是为何呀?” 许黟说:“令郎的辩证初判,更像是心阳不足,为先天之兆,可综合种种却不止这一病因。我想知道,以前脉诊的大夫都用的何种药汤。” 虽《金匮要略》里有素体虚损的辩证之说,但在宋时,可没有先天心脏病的说法。 据说心脏病这个病名的起源是来自于明朝中后期,名医龚廷贤医治好鲁藩王妃的胸痹之症,从而才有了“心脏病”这个名词。 不过,在心脏病学家还没有出现之前,古中医里对胸痹的各种辩证与治疗,已经有非常多的临床病例。随手翻一翻古医书,就能看到各种关于“胸痹”的辩证之法。 也有不少治疗方案,比如是“活血化瘀法”、“芳香温通法”、“化痰逐饮法”、“益气养阴法”等。[注2] 到现代,以许黟接触到的中医学中,对于胸痹的治疗已经有了新的辩证与分类。 所以许黟很想知道,这时候的大夫,在临床医学中,是如何用药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